電線電纜用量計算公式詳細說明 船用電纜廠家制造
1、電視監控系統
(1)視頻電纜計算方法:通常選用SYV75-5規格。
電纜平均長度=(*遠攝像機距離+*近攝像機距離)/2
實際電纜平均長度=電纜平均長度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6)
電纜需要總數=攝像機總數x實際電纜平均長度 (米)
注:*遠、*近攝像機距離是指從安防監控中心機房到離安防機房*遠、*近攝像機的實際距離,(注意樓層高度)。當有群樓的長、寬、與主樓(標準層)的長、寬有較大差距時,要求按照群樓、主樓分別計算實際電纜平均長度。
1、銅線纜用量計算方法:
電纜平均長度=(*遠IDF距離+*近IDF距離)/2
實際電纜平均長度= 電纜平均長度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6)
每軸線纜布線根數= 每軸電纜長度/實際電纜平均長度
電纜需要軸數= IDF的總數/每箱線纜布線根數
注:*遠、*近IDF距離是從樓層配線間(IDF)到網中心主配線架(MDF)的實際距離,主要取決于樓層高度和弱電井到設備間(MDF)的水平距離。
大對數電纜對數按照1:2(即1個語音點配置2對雙絞線)計算,并分別選擇25/50對電纜進行合理設計。100對大對數電纜一般不要選擇,因施工較困難。
光纜平均長度=(*遠IDF距離+*近IDF距離)/2
實際光纜平均長度=光纜平均長度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6)
光纜需要總量=IDF的總數×實際光纜平均長度
注:*遠、*近IDF距離是從樓層配線間(IDF)到網中心主配線架(MDF)的實際距離,主要取決于樓層高度和弱電井到MDF的水平距離。光纖芯數、單模、多模的選擇若招標文件有明確的要求,則按要求設計,通用的選擇是6芯多模光纜。
電纜平均長度=(*遠信息點水平距離+*近信息點水平距離)/2+2H(H-樓層高)
實際電纜平均長度=電纜平均長度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6)
每箱線纜布線根數=每箱電纜長度/實際電纜平均長度
電纜需要箱數=信息點總數/每箱線纜布線根數
注:*遠、*近信息點水平距離是從樓層配線間(IDF)到信息點的水平實際距離,包含水平實際路由的距離,若是多層設置一個IDF則還應包含相應樓層高度。上面的“電纜平均長度”計算公式適應一層或三層設置一個樓層配線間(IDF)的情形。
(2)電源線纜計算方法:RVV2*1.0規格。
方式一:由于攝像機的分布較為分散(尤其是群樓)。因此建議按視頻電纜長度的1/2~1/3計算。
方式二:按每8只攝像機敷設一根電源線纜:
電源線需要總數=(攝像機總數/8)*視頻電纜計算中的實際電纜平均長度。
(3)控制電纜計算方法:(云臺+變焦攝像機),RVS2*1.0規格。
電纜平均長度=(*遠攝像機距離+*近攝像機距離)/2
實際電纜平均長度=電纜平均長度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6)
電纜需要總數=攝像機總數x實際電纜平均長度 (米)
注:*遠、*近攝像機距離是指從監控中心機房到離機房*遠攝像機、*近攝像機的實際距離,(注意樓層高度)。當有群樓的長、寬、與主樓的長、寬有較大差距時,要求分別計算實際電纜平均長度。
(1)二芯報警線纜計算方法:RVV2*0.5規格。
線纜平均長度=(*遠報警前端設備距離+*近報警前端設備距離)/2
實際電纜平均長度=電纜平均長度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6)
線纜需要總數=前報警端設備總數x實際電纜平均長度 (米)
注:*遠、*近報警前端距離是指從安防中心機房(或報警鍵盤、擴展模塊)或到離機房(或報警鍵盤、擴展模塊)*遠、*近報警前端設備的實際距離,(注意樓層高度)。當有群樓的長、寬、與主樓的長、寬有較大差距時,要求分別計算實際電纜平均長度。
四芯報警線纜計算方法同上。RVV4*0.5規格
(2)報警聯網總線計算方法:
由于報警聯網總線多數為一根(或一路),少數為兩根(路)或多根(路),因此要求按實際的總線路由計算。
線纜需要總數= 實際總線路由長度×1.1+ 端接容限 (米)
注:端接容限=總線上需要聯接的設備(通常是報警鍵盤、擴展模塊)數量 * 6
(1)傳感器、執行器的監控點到DDC箱的各類線纜計算方法:
通常有RVV2*1.0、RVS2*1.0、BVS2*2.5、RVVP2*1.0、RVV8*1.0(用于DDC箱到設備配電箱)等規格。
線纜平均長度=(*遠監控點距離+*近監控點距離)/2 +H(H—樓層高度)
實際線纜平均長度=線纜平均長度×本DDC監控總點數×1.1+(端接容限,通常取3)
線纜需要總數=監控點總數x實際電纜平均長度 (米)
注:*遠、*近監控點距離是從DDC箱到監控點或監控設備的實際距離。各種類別的線纜應分別計算。
若DDC箱安裝在被控設備間內,如冷熱源機房、空調機組、新風機組等設備間,則冷熱源機房內的“實際線纜平均長度”可按15米計算(但要注意監控冷卻塔的DDC安裝位置);空調機組、新風機組等設備間內的“實際線纜平均長度”可按10米計算。
2、 DDC聯網線纜計算方法:RVSP2*1.0規格
線纜需要總數=按照聯網實際路由計算聯網總長度×1.1+ DDC箱數量×(端接容限,取6)。
押出設備押出量的簡單計算方法
[D螺缸內徑, Hm計量部(均化段)溝深mm,N螺桿回轉數rpm,ρ原料比比重(注:實際押出量約為計量值得40%,橡膠粘度較高約為70%)]
Q= 0.9πd[Hm(D-Hm)]*60*N / 106 *ρ(KG/hr)
[m外被料質量,d為皮厚(適用于空管及半充實)]
m=[OD2-(OD-2d)2]×0.7854×P
一般電線電纜標準會規定外被*小平均厚度(Min Average Thickness)和任意點*小厚度(Min Thickness at Any Point)
除此規定外,外被厚度的確定還應考慮實際生產能力。(如:UL 2725規定外被*小平均厚度為9Mil(0.23mm)、任意點*小厚度為7 Mil(0.18mm),但實際生產時一般會超過此標準) --- 1Mil=1Inch/1000=0.0254mm
遮蔽率計算方法
[注:所用之長度單位為inch (N每股條數, d每條OD, P目數, C股數 D被編織物之OD)]
編織屏蔽( Braid Shield ):
編織屏蔽可消除各個方向上的干擾, 屏蔽效果高,結構穩定, 外觀圓整
屏蔽效果與編織率有關
編織率與編織錠數、每錠股數、編織線直徑、編織目數及編織內線徑有關
編織率的計算(θ為編織角): Tgθ=[2* π *(D+2d)*P]/(25.4*C) F=(N*P*d)/(25.4*Sinθ) ρ=(2F-F2)*100%
D---編織內線徑 d---編織線直徑 P---目數 C---錠數 N---每錠股數
編織屏蔽( Braid Shield ):如:編織內線徑為1.6mm,編織16/5/0.10,7.99目,求編織率。
Tgθ=[2 *3.14159*(1.6+2*0.1)*7.99]/(25.4*16) =0.22234547 Sinθ= Tgθ/√ (Tg2θ+1) = 0.2170536,F= (5*7.99*0.1)/(25.4*0.2170536)=0.724629,ρ=(2* 0.724629 – 0.7246292)*100% =92.41% (目數為1 Inch(25.4mm)內編織菱形的個數)